注意!以下6種狀況不適合推拿
●過飽、過餓、過累或睡不好
在過飽的情況下進行推拿,反而會消化不良造成反胃,因此建議可在飯後1小時推拿,會比較恰當。另一方面,在過餓、過累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下,都可能會因為血糖過低、元氣不足、精神不佳,於推拿過程中出現類似暈針的「暈推」狀況。
●筋骨脫臼、骨折初期、扭挫傷急性期
16歲的陳同學打籃球,不小心腳踝扭傷,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的國術館推拿,沒想到推完後腫脹更嚴重。
筋骨脫臼、骨折初期或扭挫傷的急性期,除筋骨受傷外,周遭的軟組織與經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,治療上應以包紮、冰敷為優先,若此時推拿,反而會加重紅腫熱痛。
●皮膚外傷、發炎
若皮膚發炎、燙傷、外傷等情況,推拿反而會加重傷勢,使發炎情況更惡化,還可能會因為細菌感染,進一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應避免患處推拿。另外,若有皰疹等皮膚疾病,也有可能因為推拿擴大感染部位,並不建議推拿。
●生理期或懷孕期間
女性經期或懷孕期間,通常不推薦對骨盆部位按摩,以免過度刺激子宮,造成孕婦身體不適或胎兒受到影響。
●剛開完刀
許多人總認為推拿能夠恢復元氣、消除疲勞,針對一般日常因工作引起的勞累或肌肉痠痛,確實可以有效緩解,但對於某些身體異常產生的病態勞累,推拿反而可能不大適合。剛開刀過後除體虛外,還有開刀傷口尚未完全癒合,因此通常不建議推拿。
●癌症病人
67歲的王太太肺腺癌手術後,體虛無力,到中醫師門診表示想推拿,醫師告知,以她的身體狀況可能沒辦法負擔推拿的力量,建議用針灸搭配服藥改善體弱氣虛等問題。
根據2010及2014年台灣兩份發表在《骨骼與關節手術期刊(JBJS)》及《公共科學圖書館(PLoS ONE)》期刊的骨肉瘤臨床或動物研究指出,在患部進行推拿等刺激治療手法,會因外力而使腫瘤擴散並轉移到其他部位,且手術後再次復發的機率高。每位癌症患者狀況不同,建議諮詢醫師意見。
推拿中有這些狀況要立刻反應
不過,如果沒有上述6種狀況,是否就不用擔心了呢?
在推拿過程中還是有需要注意的情況,一般而言,如果出現眩暈、意識狀態改變、手麻、臉部麻木等異常狀態時,就應立即反應。
推拿完後,即使有痠痛感,也應該是感到全身舒暢的感受。若想進一步緩解痠痛感,在推拿完3天內,可透過加壓法幫助去瘀止痛。方法是透過手指或手掌對痠痛處向下壓5秒後、再放鬆2秒,一分鐘約8次左右,便可經由短暫缺血、回血的原理,達到和緩的效果。但若出現不能忍受的劇痛感,應立即就醫。
推拿等同於按摩嗎?
推拿跟按摩實際上指的是同一件事情,都是以手指、拳、肘等部位,用推、拿、按、摩等各種手法,刺激身體皮膚、肌肉、筋骨等部位,達到氣血運行順暢,調整臟腑功能等目的。
文章出自:https://m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6253